通知公告 调查研究 今日头条

山西经济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前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4-18| 浏览量:0

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经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辉煌成就,走过了一段极其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展望未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中,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推进,经济发展必将在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难题的进程中实现后发崛起,前景美好。

一、改革开放40年山西经济的巨变成就

40年来,山西经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辉煌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88亿元增加到14973.5亿元,增长169.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65元增加到40557元,增长110.1倍。按当年汇率计算,2009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2012年突破5000美元、2017年突破6000美元,在近10年时间跨越了初步现代化门槛、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和平均水平以上的“三级跳”。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6亿元增加到1866.8亿元,增长94.2倍。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支撑了经济总量扩张和实力的提升。到2016年,全省各类大中型工业企业由1978年的153户增加到1066户,净增913户。

经济结构变化趋优。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构成比为20.7:58.5:20.8,呈现出第二产业占主导、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滞后的“二一三”格局。2015年三次产业构成比变化为6.1∶40.7∶53.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三次产业构成呈现出“三二一”格局。2017年三次产业构成比变化为5.2:41.3:53.5。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从低级层面向更高一级层面转换升级。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迈进。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所有制结构、城乡经济结构在行进中发生重大变革。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在新世纪以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占据半壁江山”的飞跃。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9.18%上升到2017年的57.34%,上升了38.4个百分点。

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299.9万吨,比1978年增长83.9%;肉、蛋、奶、蔬菜、水果产量也数倍、数十倍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确保了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原煤、发电、粗钢、钢材、生铁、焦炭、水泥、化肥以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原煤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二位,焦炭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发电量、粗钢、钢材、生铁、化肥产量也长期居全国前列,能源生产供给在全国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全省各类服务业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发展快速,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人居环境。

发展基础夯实增强。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夯实增强。煤炭和煤电基地、煤层气及管网、发电及电网、新能源等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革命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煤炭产量8.56亿吨,约占全国的24.8%,规模以上工业煤炭产业占比48.7%;煤层气和天然气管网总长达8000余公里,覆盖11个市的100余个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8072万千瓦,新能源占比达26.9%。高速公路、高铁从无到有,民航由小到大,并不断扩展。2017年末全省119个县(市、区)112个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335公里。以铁路、公路、民航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连通全国和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电信服务体系。“山西大水网”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等多方面努力,全省生态环境呈现明显转好趋势,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民生极大改善。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社保等事业长足发展进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构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平台、区域等为依托,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构建形成,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基础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医疗、养老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1978—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了近百倍、三百多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百余倍、近百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全省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再由温饱向总体和整体达小康、进而向全面小康奋进决战的历史性跨越。

二、山西经济改革开放40年的创新实践

40年来,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在探索创新的实践中行进,历程极不平凡。

1979—1992年阶段。起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1983年底全省99%以上的农村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体制,1985年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农村改革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57.4%,成为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1985年全面启动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1988年底全省国营大中型工商企业普遍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小型国营工商企业普遍实行了以租赁经营为主的责任制。与此同时,在国家的支持下,依托煤炭等资源优势,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大规模展开,逐步形成以煤炭、电力、焦炭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全国确立了能源工业基地大省地位。

1992—2002年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方向,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抓大放小”,国有大中型企业试点扩面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小企业则以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乡镇企业推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结束了长期以来粮食购销与价格的“双轨制”,基本取消了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建立了国税和地税体制,推进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换改制。开发区建设起步,到2000年开辟建设了遍及全省10个地(市)的15个国家和省级高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农村改革开展了拍卖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的治理致富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继续推进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在突遭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而凸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严重问题后,起步大规模调整以产业结构为主的经济结构。

2002—2012年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到2011年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公司化改造和重组等改革而发展壮大,国有中小型企业绝大部分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个体私营经济通过扶持得到发展,乡镇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转变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于2005年提前一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建设覆盖到全省11个市,发展到25个。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为主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煤炭产业进入“大煤炭经济”时代,煤炭行业历经十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这一阶段,房地产市场从小变大,对改变城市、城镇面貌和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

2012年以来阶段。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统领,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开放。煤炭销售管理体制、商事制度、金融创新、转型综改区建设体制、开发区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电力体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改革持续推进。其中,通过改革,形成了全省统一开放的煤炭大市场,构架起以转型综改示范区为引领的开发区整合扩区和新建发展的新格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重大转变。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迈出了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步伐。与此同时,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统筹推进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化解过剩产能,努力加快培育工业新兴产业和金融、物流、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2017年,全省经济发展实现由“疲”转“兴”的重大转折,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三、40年山西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40年,山西经济发展变化巨大、成就辉煌,历程不凡,积累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和深刻启示。归集起来,主要体现为“六个必须”。

必须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改革开放是从解放思想和思想解放中开启的。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广度和发展的速度。40年来,山西经济改革开放,与先进地区和全国的差距,根本的是解放思想上的差距,表现为一些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思维不够活跃,行动上跟不上先进地区和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必须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以解放思想、思想再解放为先导和牵引来推动,才能追赶先进、跟上先进而不再落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创新思想,既是解放思想的精神旗帜和锐利武器,又是统一思想的精神旗帜和锐利武器。要勇于开展思想领域的自我革命,切实解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到位、不彻底、不充分的问题,用统一的思想激发奋斗前行的动力。

必须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山西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40年,山西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山西的发展进步,也就不可能有山西经济的巨变和辉煌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和全国水平的差距,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改革开放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一些环节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和束缚生产力解放、创造力释放的因素。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充分解放,社会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必然迟滞。新时代山西经济要加快发展和提升发展水平,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起点上再出发,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必须抢抓机遇争取主动。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各地区竞相发展,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地区抢抓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赢得主动、脱颖而出,错失了就会处处被动、延误和迟滞发展。40年来,山西既有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成功经验,也有错失机遇的深刻教训。改革开放初80年代和90年代初,国家布局建设山西能源工业基地的机遇,山西抓住了,也赢得了发展的主动,但在后来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许多机遇,特别是错失了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使得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山西抓住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用非常之力加以推进,迈出了重要步伐。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要在继续抓好用好综改试验区建设机遇的同时,还必须放眼全国新一轮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的全局和世界发展形势,认识新机遇,抢抓新机遇,抢占发展先机,才能不再坐失时机,赢得发展主动。

必须咬住转型升级不放松。改革开放以来,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山西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及其初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经济结构。选择这样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形式,在一定时期是符合发展的比较优势原则的,但是长期以往就难以为继。多年来尽管为解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山西的探索不断持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特别是受“有力时无心而为,有心时无力作为” 怪圈的束缚,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煤炭资源型经济的过度依赖。近年来,在经历因结构失衡、市场剧变等带来的一段时间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切肤之痛后,全省上下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出产业项目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为重大举措,超常规大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全省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的变化,即是基于此而实现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必须咬住转型升级不放松,持久发力,才能避免半途而废。

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的发展,依赖的是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其初级加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资源型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不强,使得长期以来企业、政府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投入少,导致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庞大的资源型产业对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有很强的吸纳效应,使得长期以来政府等部门对科技创新需求更高的制造业等产业因重视扶持不够、投入不够而成长发展不足,有的还因此而萎缩或遭淘汰。对科技创新重视和推动不够,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足的重要原因。新时代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资源型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从高耗能高污染向绿色生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接替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发展,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无论是经济社会互动发展还是经济发展惠及民生,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的重要因素。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要特别注意把协调发展放在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化解矛盾、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动性,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发展。

四、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景展望

40年来,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尽管与先进地区和全国水平有不小差距,经济发展仍属于欠发达省份,但40年经济改革开放的巨变和成就,为新时代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再出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西和国务院出台支持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对山西的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工作的特别支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支持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政策,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山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阶段性总体部署。

展望未来几年、十几年,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再提升的进程中,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新发展,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必将实现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在初步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同时,全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同步启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到2030年资源型经济转型基本形成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充分的产业体系和基本建成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经济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进而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新发展,是未来几年、十几年,关系山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落实在三晋大地上。展望未来,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前景光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从当下做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战略举措,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大力巩固和扩大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出现的良好态势,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提升转型发展水平,不断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引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鼓作气夺取近期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胜利,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夯实经济基石,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树立标杆。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